【迎百年校庆】百年南开植物生物学名家讲坛举办
发布时间: 2019-04-22 浏览次数: 1195

摘自南开新闻网4月20日,百年南开植物生物学名家讲坛在八里台校区举办,这也是迎百年校庆系列高端学术活动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陈晓亚、曹晓风、种康出席并作学术报告,校长曹雪涛出席讲坛开幕式并为匡廷云院士颁发南开进修纪念册,为10位主讲嘉宾颁发纪念牌。

  曹雪涛在致辞中说,南开生物从植物起家,南开植物学科培养了以殷宏章院士、娄成后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匡廷云院士也曾在20世纪50年代在南开进修和工作,感谢各位专家对南开大学的关心帮助,希望南开植物学科做好创新性、原创性研究,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勇攀世界科研高峰。

  匡廷云报告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与源头创新”。她通过比较古代科学时期和现代科学时期的科学知识体系,指出科学知识体系具有整体化的本质特征。交叉学科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又利于人们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1世纪人们必将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问题中寻求更多的机会。接下来,匡廷云通过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发现以及光合作用领域的多项重大突破两个典型例子,生动地鼓励全体师生勇于开展学科交叉,促进原始创新。她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硅藻补光色素结构解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陈晓亚报告的主题是“植物倍半萜生物合成与调控”。他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定义。这些小分子物质并不是植物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但却具有重要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多样,根据代谢途径来源,可分为萜类、生物碱、苯丙烷和酚类三大类。随后,陈晓亚讲解了萜类生物合成具体路径及关键酶,尤其青蒿素生物合成路径及调控,解析了植物激素和发育信号调控倍半萜生物合成的信号路径。同时,他还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棉酚合成路径和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新一代植物抗虫技术带来重要突破。

  曹晓风报告的主题是“组蛋白甲基化动态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指出组蛋白修饰通过影响染色质的状态而调控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等,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组蛋白修饰的动态调控中至关重要。曹晓风在报告中分享了其研究团队所鉴定的一系列去甲基化酶的生化活性和生物学功能,通俗易懂地阐明了它们调控基因表达和维持转座子活性的分子机制。

  种康报告的主题是“糖基化介导的春化信号感知机制”。春化作用是指冬性及二年生植物必须经历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才能开花。种康首先向所有师生介绍了植物春化的分子遗传调控网络、表观遗传修饰及核心蛋白修饰介导的春化作用记忆,然后重点向大家阐述了糖基化修饰以及主效基因参与春化感知的分子调控机制。其研究团队各项研究成果的取得为小麦育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天,山东大学夏光敏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维才研究员、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左建儒研究员也分别作学术报告。

  此前,与会专家参观了“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参加了南开植物学科发展咨询会,为南开植物学科发展指点方向,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