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根据教育部、天津市和学校相关要求,生命科学学院坚持“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原则,积极采取“教师线上教学和指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工作方式,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学院第一时间制定本科线上教学工作安排,明确教学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详细解读各类网络教学模式;成立在线教学指导工作小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熟悉线上教学的教学系主任和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担任成员,指导教师网络平台使用;建立本科在线教学授课教师微信群,搭建分享交流平台,为授课教师答疑解惑。
根据课程类型及特点的不同,学院坚持分类建设的原则,指导各类课程探索适合的线上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开展“直播或录播结合师生交流”,实验教学开展“将部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视频上传平台,学生自学并辅以师生交流”(实际开学后采用假期、周末集中补课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研讨和讲座教学开展“将课程要求和文献资源上传平台,学生自学并辅以师生交流”。
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新挑战,学院教师迎难而上,认真参与各类线上教学培训,提前熟悉雨课堂、智慧树、腾讯会议等工具的使用,精心准备课程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采取建设SPOC(只面向本校学生的小规模在线课程)、线上直播授课、利用现有优质慕课、利用自有的在线实验平台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并完成课前测试。
在教学保障方面,及时发布全校通识课程和学院专业课程教学信息,确保每位学生知悉;发布在线课程教学预案,以应对网络高峰、软件卡顿等意外情况;建设课程微信群,畅通师生沟通渠道;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平台培训,确保学生熟悉网络课堂,并开展退补选、自修申请等工作。
在线教学开课首日,学院开设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蛋白质与酶学”、“组织工程”、“病毒学”、“细菌学”、“管理学”、“生命科学与现代医药”、“有机化学”等本科课程,任课教师充分利用智慧树、雨课堂、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及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按照课程安排开展网上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保持师生的学习状态。开课第一周,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准备下,所有在线本科课程顺利运行,线上开课39门、70个教学班,在线学习学生500余人。
微生物生理学课程采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运行结合雨课堂辅助教学的方案,该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运行两个周期,有完备的课件讲义、视频资料及单元测试。授课教师首次课程以QQ直播形式介绍学习方式和要求,学生在后续MOOC平台学习之后,完成单元测试,并将作业上传至学堂云平台。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课程讲解视频中展示了实验流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及实验现象与结果,这些具体可视化素材可以有效突破线上实验教学的难点。课程还将利用实验中心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让有条件的学生通过完成虚拟实验强化学习效果。
细菌学课程在首次教学中预设三个思考题,包括“对当前疫情的认识和思考”、“面对超级细菌的防控策略”以及“为什么学习细菌学”,教师对学生学习时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基因操作原理、病毒学、生物制药基础、微生物遗传学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录制音频PPT课件,并上传至雨课堂、学堂云、优酷等平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通过微信群进行师生互动。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学院教师勇于担当,积极尝试崭新的线上教学模式,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基础保障,创新工作形式推动网络课堂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有效保证了正常本科教学工作秩序。学院将持续强化疫情防控,积极做好春季学期的教学各项工作,保障学院本科教学秩序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