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是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地基石”般的作用。植物学实验室承担着八里台校区的《植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态学实验》和津南校区为环境科学学院开设的《普通生物学实验》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且80%的课程集中于春季学期。受疫情的影响,南开大学自1月28日起对校园进行封闭管理。停课不停学,植物学实验室的老师们根据课程的特点,在学期初就行动了起来!
实验课旨在复习和巩固理论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且无法完全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辅助经验,实验室沈广爽老师对《植物学实验》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将其中形态解剖部分的重点内容、注意事项、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等学习资料通过微信群发给学生,并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在微信群内保持与同学们的互动,有问题随时提出,及时解答。而植物分类部分知识面较广,一直是《植物学实验》学习的难点,往年的实验课会根据校园的植物花期,采集不同种类的花用于植物分类训练,本年度受疫情影响,开学时已错过大多数植物的花期,所获实验材料非常少。因此沈广爽老师提前制作了植物分类学的参考资料,包括植物茎、叶、花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并在花期对校园常见花进行拍照,发到微信群方便学习使用,同时鼓励同学们将身边的植物拍照发到群里,互相学习交流。此外,植物分类部分的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沈老师还经常在群里推送一些分类相关的小文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特殊的时期,学生们也能有所收获。
学期初,经过实验课程组讨论决定,《植物生理学实验》将通过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线上方式按时开课。虽然同学们不能坐到教室里听课,但课前的实验室安全开放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实验室教辅老师石雪芹精心制作了实验室安全PPT,并添加配音讲解帮助同学们了解实验安全要求。此外,为保证复课后实验材料充足,实验室提前培养烟草、拟南芥等材料,石雪芹老师于2月3日向学院提交了进入综合实验楼工作的申请,经学院和实验室设备处的审核,申请第二天即得到批准。2月5日,石雪芹老师便进到植物组培室开展植物材料培养工作,从播种到每周一次的观察、浇水、间苗,到现在已持续进行2个月,为复课后“烟草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根培养”、“拟南芥转基因种子的筛选培养”及“不同植物光合曲线的制作”等实验项目的正常开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春天已然到来,疫情终将过去。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每一个人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南开“公能”精神,当好“地基石”,为提升南开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前进。
(本文由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植物学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