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已经4月有余,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天津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平稳有序。
以往寒假期间是学院实验室安全压力相对最小的时期,今年由于春节之前突发的新冠疫情,实验室寒假安全期间的平静模式瞬间被打破,安全压力陡然提升,而且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室安全,而是在疫情防控大考下的全面安全、全新安全。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守住实验室安全的底线,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做好特殊时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学院周密部署、精准施策,采取了多方面的有效措施,包括加强实验室巡查检查,搜集梳理人员信息、严格楼宇进出管理、积极储备防疫物资、妥善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实验室巡查检查。从2月3日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周一开始,院领导每周一上午在学院集合,分头带队对四个楼进行巡查检查,包括楼宇进出登记情况、实验室开放运行情况、对实验室师生进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进行提醒和督促, 分析研判学院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通过每周一次的巡查检查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疫情防控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成效,对假期和疫情模式下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搜集梳理人员信息。疫情发生后,尽快准确地确定师生的所在位置和健康状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基础性工作。学院行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别承担了教职工(含博士后、退休返聘和劳务派遣人员)和学生的信息搜集梳理工作,所有信息以日报表的形式每天向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上报。此外还要与身处重点疫区和在国外居留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掌握教职工的离津返津信息,包括时间、路线、目的地、交通工具、是否与疑似人员接触等,这些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醒师生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信息,为学校和上级部门的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严格楼宇进出管理。楼宇进出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确保不符合规定的人员或者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并进行及时的处置。除了师生之外,校外人员进出楼宇的情况也非常多,包括设施维护人员、实验室装修改造人员、试剂耗材供应人员、仪器设备安装和维修人员、防疫物资运送人员等,这些人员来自全国各地,需要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仔细的了解和甄别,并向学校报批,经过学校允许方可来校,并在进楼前进行体温测查和证件核实、信息登记,进楼后还要监督他们做好防护和消毒。4月26号教职工全员返岗至5月10日毕业年级返校这段期间,学院办公室和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下到各楼,协助开展楼宇审核管理。
积极储备防疫物资。防疫物资是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区域清洁消毒必不可少的用品。在物资最为紧缺的2月份,学院在有关教师的帮助下购买了所需的测温枪和口罩,用于楼宇进出测温,向值班和返岗教工、驻校生等进行发放,后又通过多种渠道,补充了足够的口罩,为教师返岗和学生返校做好充分准备。学院还购置了84消毒液、免洗凝胶、酒精消毒巾、喷壶等实验室消毒用品,配发到开放运转的实验室,起草了《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消毒方案》、《实验室开放运转注意事项》等,指导实验室做好人员间隔、卫生消毒、通风等工作。
妥善制定应急预案。5月9日,学院毕业生返回,6月中旬前,其他年级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都将陆续返回,实验室基本已全部开放,人员基本达到平时的最大水平,因此必须做好周密的预案,确保在出现人员发热等疑似病例时能够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置。在学校的指导下,学院制定了应急预案,每个楼宇设置了应急隔离室,明确了应急隔离联络人并结合应急预案和防护用品使用进行了培训,进出楼宇的通道实行了出、入划分,张贴了间隔线,对学院的会议室、楼内共享区域的座位数、电梯乘坐人数等进行了最高限制。
当前,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各高校复课复学复研的陆续展开,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并行交织,哪一项都不能放松,必须两手抓、两手硬。虽然新冠疫情的出现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我们无惧无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各个部门的协同和学院师生员工的积极配合,继续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在疫情防控的考验下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全力守护好阵地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