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寒,春日暄和,夏树葳蕤,从新冠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4个多月了,生命科学学院的四位辅导员开启抗疫工作模式,也120多天了……
从1月21日线上摸排疫情重点地区的学生名单开始,户籍所在的,现在身处的,过去14天去过的,家人在过去14天去过的,曾经出现过发烧、咳嗽、腹泻症状的……辅导员打电话挨个统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在学校的防疫应急信息系统启用之后,线上线下两条腿配合走路,保证数据汇总无盲区、无死角、万无一失。
得知延期开学后,同学们惦记着实验室里的植物、小鼠、各种培养的细胞,辅导员一边安抚学生的焦虑情绪,一边开启了线上思政教育模式。疫情期间辅导员组织本硕博共召开班会50多场、线上党团活动100余次,组织义务家教服务活动200多人次、就业经验分享交流30次共计3000人次。
辅导员王一涵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宝宝还不到4个月的时候,她就主动归队,跟大家在抗疫一线并肩战斗。她是学院各种学生数据汇总的“表姐”,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各项管理规定的调整,汇报的数据类型基本上几天一个变化,她坚持每天及时准确地完成上报。疫情发生初期,她带的本科毕业生,有20多位滞留境外,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买不到回国的机票而情绪焦虑,她不顾时差的颠倒,给每一位同学加油打气,代办国内的事务。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成了工作难点。王一涵很早就开始了一对一就业指导计划,和考研失利的同学逐一深入探讨,鼓励失去信心的同学,帮助他们进行性格分析生涯规划,给着手找工作的同学修改简历、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准备和导师联系的同学修改邮件内容,乐此不疲。
辅导员李鹏琳是学院唯一的一位住在校内的辅导员,她承担了最多的留校学生的日常管理、驻楼管理和为未返校学生邮寄物品的工作。她在自己隔离的14天里,坚持开展线上活动,组织召开班会、团课等10余次。她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诉求,及时了解疫情之下学生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状况,传递暖心关怀。学生返校后,她驻守的学生22宿,是全校最难管理的一栋宿舍楼,需要全天在岗,室外办公。她建立宿舍长工作微信群,在群内发布“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自动延展工作时间,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每日查验健康码,提醒消杀,用全面细致而又有温度的工作方式,守护着每一位同学。
今年的除夕之夜,对于辅导员由佳而言不同于以往,这是第一个没有看春晚的除夕,因为在做问卷做统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疫情发生以来,她负责研究生每日防疫信息统计、应届毕业生就业、学生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青年到社区(村)报到、青年理论立项、主题团日团课、先进典型事迹挖掘、抗疫文化作品征集、南开生科公众号运营等各项工作。5月8日—5月10日三天的集中返校,生科院共返校188人,5月25日博士生共返校222人。这400余人,绝大多数是研究生,每天三次测温、两次宿舍通风、一次宿舍消毒都需要辅导员由佳逐一督促核实,同时平均每天还要完成40多人次的线上出入校资格审核。5月13日,学院一位同学突发痢疾,外出就医输液七个小时,由佳全程微信连线陪伴,直至凌晨两点同学安全回到宿舍。作为中共党员,作为学生的辅导员,她始终铭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学生陆续返校后,静谧许久的校园逐渐生机勃勃起来,日常教育管理的任务也多了起来。即将毕业,一系列的毕业活动在辅导员的精心策划中逐步变为现实,为了让毕业生不留遗憾,她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这4个月的时间里,留下了太多的辅导员的喜怒哀乐,然而无论是怎样的困难都没有让她们后退一步,电话还是一个接一个地打,微信还是一条接一条地发。她们,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高校辅导员的初心与使命!
我志愿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拥护党的领导,献身教育事业,
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
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