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家国天下的情怀与温度

发布者:王一涵作者:李鹏琳发布时间:2020-06-02浏览次数:504

疫情发生至今,想说的话其实很多,又不知该如何落笔。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天,很多遍,南开生科的人与事,有太多透着情怀与温度的细微之处,让人心存感念,久久难以释怀,又困于文字的苍白,无法描摹其中的十之一二。

七十载筚路蓝缕,华夏大地河清海晏。庸常的日子里,家国天下于普通人而言,似乎是宏大而又渺远的命题。庚子伊始,新冠来袭,意外的困境,生活停摆,世界停顿,迫着我们不得不直面磨难。

在全国疫情联防联控的图景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扛起南开精神这面旗帜,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当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他们就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

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生命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的科研工作者聚焦关键领域抗击疫情,攻坚克难,孜孜以求,众多科研成果问世,彰显科研报国担当。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疫情期间,学院尽己所能为国际友好院校提供支援,共克时艰。向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凯斯西储大学、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墨尔本大学等捐赠抗疫物资,携手战疫。此举既是南开大学在物质上对国际友好院校抗疫的支持,也代表了我们对国际朋友早日战胜疫情的美好祝愿。



朱正茂老师情牵家乡,助力抗疫,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榜样引领。他将家中储备的千余口罩发回家乡湖北恩施,并和其他同乡慷慨解囊,进行捐款,短短几天时间内就募集到20多万元抗疫善款。朱老师还动员爱人组织公司员工连夜奋战,紧急协调生产500升次氯酸消毒液捐赠给恩施助力抗疫。朱老师担任2016级生物伯苓班班导师,截至目前,班里90%以上的同学已拿到去往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深造的offer。疫情发生前夕,2016级伯苓班有多名同学在国外交流学习,朱老师心系学生,和同学们时刻保持联系,询问回国日程安排,叮嘱防疫注意事项,疏解大家紧张不安的情绪,尽全力为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由佳老师、李登文老师录制“南青大讲堂”特色展示团课,引领青年审视生命科学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角色和科研进展,鼓励青年锐意进取,锤炼品德修为,提升自身本领。


在南开大学“致敬逆行者”公益家教活动中,生科院共86同学自愿报名成为志愿者,居全校第一。他们为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护人员、一线抗疫工作者子女提供免费家教服务。130余名同学到社区(村)报到,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和服务工作。


孙一锦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硕士生,因为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她被授予南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疫情发生后,她得知所在社区疫情防控缺人手,第一时间报道上岗。腊月的天津,寒风凛冽,道路结冰,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恶劣的天气环境,她从未往后退一步,而是选择在社区连续服务数十天。别人曾问:你不怕被感染吗?,她坚定地回答道:总要有人站出来,而我是党员


2018级本科生汪俞燚身处湖北宜昌,疫情发生以来,每次联系,俞燚总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早日打赢这次疫情战”,“您们也要注意防护啊”……学院建立了湖北学生微信群,疫情局势紧张之时,同学们每日在群里报平安,互相打气,俞燚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汇报的。虽然身处疫区,但她总想为抗疫做点什么。得知城市生活物资短缺,俞燚和父母捐赠了100斤腊肉、土豆、萝卜等蔬菜物资。她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全国人民都在援助湖北,我们也会积极自救”。这个勇敢的小姑娘总能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


春节前夕,新冠疫情还未大范围引起人们的重视,身处吉林长春的2018级本科生于旸天,利用自己所学的生命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文献,询问疫情前线的朋友,整理当时流传的多种版本的谣言,制作了两种版本的科普阅读材料:一版面向老年人群,对病毒的基本特征与防护措施进行简单易懂的介绍;另一版则面向关注疫情但缺少专业知识的同学与家长们,更多加入专业知识,解释新冠病毒的易感程度、传播途径、预防治疗方法等。考虑到避免人群直接接触,于旸天将科普材料制作为长图线上传播,联系社区进行推广,使所在小区提前吉林省其他地区两周实现封闭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