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科研管理的保障与提升

发布者:王一涵作者:吝春红发布时间:2020-07-04浏览次数:278

2020年的春节,没有家人团聚、举国欢庆的喧闹,更没有花团锦簇、张灯结彩的喜庆。新学期的校历已经翻开,可是并没有如期开学。学校遵照教育部延期开学的文件精神,下发了延期开学,网络办公,线上教学的通知。学校科研部连同学院全方位开展线上办公,创新服务管理方式,通过网络手机电话联系等方式保障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线上服务保质保量,科研助力抗击疫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对抗击疫情所需要的疫苗、药品等研发,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疫情之下,针对新冠病毒,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津市科技局、还有南开大学都相继发布了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作为科研干事,意识到此类专项意义非凡、刻不容缓,便第一时间通过邮件、微信、电话通知到各位老师,并积极联系和动员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申报。我院教授们迅速响应,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日夜攻关。他们分别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防护和疫苗等方面推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目前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丁丹研究员研制出新冠病毒血清抗体(IgM/IgG)快速检测试剂卡,全流程检测时长仅15分钟,可用于各级防控场所。张晓东教授首次采用了生物技术和口罩相结合的手段,对抗病毒口罩技术进行开发和优化,研制出抗新冠病毒口罩,从切断传染途径的方式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提高新冠病毒的防控效果。张宏恺研究员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已从康复患者血液中获得两株人源中和性抗体,在细胞模型中能够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和增殖。目前正在动物模型上进行抗体的药效和安全性的临床前评估,推动抗体向临床的转化。洪章勇教授正在牵头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这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取得,稳定人心、坚定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为可能进行的常态化战役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二、管理服务高效创新,教师满意五分好评

疫情之下,从学校到学院,为如何有效抗击疫情,各级领导都花费了不少心思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每年的三月份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申报的关键时刻,这也是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马挺副院长的领导下,在申报工作一开始,我就通过电话联系确认杰青、优青等人才类和重点项目申报情况;通过邮件、微信、腾讯会议等线上形式,圆满组织十几位校内外专家进行项目预评审,对申请书质量进行把关和指导。2020年度我院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4项,申报数量创历史新高。

申报期间,对每一本提交到系统的申请书进行认真细致的形式审查,并及时向老师们反馈修改意见,确保形式问题的正确性。国家基金委于64日公布了项目书形式审查的初筛结果,我院所有申报项目全部顺利通过,没有一项因为形式问题被筛掉,这两个多月以来我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不同于往年老师们需要提交纸质版申请书,国家基金委宣布今年所有类型的项目都采取线上系统申报,在批准立项之后再提交纸质申请书,这不仅能节约纸张,也减少人员直接接触。老师们普遍反映:满意度给五分好评!期待今年国家基金中标率能再创新高,到时候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疫情之下,学校科研部还积极开拓线上管理模式,服务创新。科研管理的办事流程也都采取线上系统提交办理,真正做到让老师们简手续、少跑路。此外,为方便学院科研干事和发明人进行专利查询和管理,学校还购置了专利管理平台,为各位发明人开通了账户,能快速方便的查询本人的专利申请进度、授权情况等。这段时间,科研管理工作广受大家好评。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计划,有焦虑、有惶恐,但也有信心、有希望。作为一名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尽心尽力,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战役,胜利终将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