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通识课 魏辅文院士倾情讲述 “保护生物学”

发布者:王凤箫作者:刘金铭发布时间:2021-04-23浏览次数:336

    4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保护生物学家魏辅文教授做客南开大学,为南开师生带来题为保护生物学的课程,近200名师生奔赴现场听课,另有众多师生在津南校区通过互动教室线上听课。


魏辅文院士从自身求学经历谈起,以他开展过的一系列野外考察为开端,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切入点,生动活泼地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随后,魏院士用朴实生动的话语讲述了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大熊猫研究工作的历程,从最初漫长艰苦的野外调查、记录,到总结规律、把宏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引入到大熊猫的研究中。一路走来,他始终在科学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勇于探索,他先后阐明了大熊猫的种群历史、濒危过程和演化潜力,并揭示了大熊猫特化历程中在形态、行为、生理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发生的适应性进化。魏院士提出的保护进化生物学保护宏基因组新分支学科为保护生物学的发展添砖加瓦,他介绍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营养几何模型分析等新技术也进一步推动了保护生物学的研究。魏院士从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人类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魏院士在讲课中展示了他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设计的熊猫太极样的Logo,这款Logo不仅突出主题,还凸显中国元素,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引得在场师生纷纷拍照留念。除此之外,魏院士还细致讲解了大熊猫滚马粪的行为奥秘,明确了马粪中的两种抗冷物质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可以抵制大熊猫皮肤对寒冷的感受,进而表明滚马粪行为是大熊猫抵御寒冷发展出的生存策略,同时魏院士还从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基因的角度解释了大熊猫维持低能量代谢的机制。整场讲课严谨而不失活泼,启发性与感召力并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全场师生获益匪浅。


本次讲课是名师引领通识课程《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系列课程之一,魏院士团队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最让人欣喜和激动的莫过于大熊猫已不再属于濒危物种,这既是对魏院士工作的极大肯定,同时也激励我们新一代科研工作者要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脚踏实地、顺应国家需要,力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