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主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张学敏院士为全校200余名师生带来题为“肿瘤防治的国际前沿和挑战”讲课,本次讲课系南开大学“名师引领”通识课程——《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的系列课程之一,参会师生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全场氛围热烈。
张学敏院士以目前肿瘤防治的三大问题为开端,通过细致地讲述肿瘤“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如何干预”,逐步引领与会师生思考有关肿瘤防治的研究前沿和挑战的相关问题。他结合自身数十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案例分析经验,将现阶段肿瘤防治的故事娓娓道来,从最开始人们以细胞周期为出发点开展肿瘤防治的研究,到靶向药物的发现,再到目前免疫逃逸概念的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战胜肿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希望。目前通过PD1/PD-L1抗体免疫检查点治疗方法,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T细胞主动杀死癌细胞,可以成功的消除部分人群患有的一些类别的肿瘤,达到治愈肿瘤的效果。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新的检查点的发现也将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希望。
张学敏院士还与大家分享了其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其中“生命的礼花”——线粒体“钙闪”现象的发现,更是彰显了生命的爆发力和魅力,引得全场师生赞叹不已,该项成果也于2019年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国际权威杂志上。张学敏院士课题组的另一项研究成果“基于DAN感受器调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也被列为科技部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关于肿瘤防治的故事还在继续,相关的科学研究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张学敏说“研究内容是否精彩,取决于提出科学问题的高度,而想要提出一个有高度的科学问题,需要学会用头脑思考”,希望从事科研的学生们能够学会主动思考,提升所提出科学问题的高度,让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真正发挥价值,服务社会。本场讲课关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启发思维,拓展视野,更指引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在场师生受益良多。
课前,张学敏院士与我校学生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张学敏院士以他所从事的肿瘤研究为例,向同学们讲述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鼓励同学们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并坦言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大学生应该培养的素质。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也亲临交流现场,与张学敏院士一起,激励同学们坚定目标,努力学习,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