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教授做客“百年南开之生命讲坛”

发布者:魏雪莹作者:王桂萍发布时间:2021-05-21浏览次数:465

2021年5月20日,应生命科学学院吴世安教授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教授做客“百年南开之生命讲坛”, 在南开大学生物站报告厅做了题为“外泌体与肿瘤耐药、转移”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开始前,吴世安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康铁邦教授在外泌体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并向康铁邦教授颁发了“百年南开之生命讲坛”主讲人纪念牌。

此次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鉴定到一条由RAB31标记并控制的ESCRT非依赖的全新外泌体形成通路。第二部分为发现了骨肉瘤肺转移的新靶标。

恶性肿瘤是危害国民健康的第一号杀手。肿瘤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肿瘤耐药和肿瘤远处转移。康铁邦教授深入浅出的向师生们介绍了由RAB GTPases RAB31介导的非经典的外泌体形成在肿瘤耐药中的机制。外泌体(Exosome)在多囊泡内体(MVE)内生成为腔内囊泡(ILV),并在MVEs与细胞膜融合时分泌。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的激活型RAB31与脂筏微结构域中的Flotillin蛋白相互作用,驱动EGFR进入MVEs形成ILVs,这与经典的ESCRT机制无关。激活型RAB31SPFH结构域相互作用,并通过Flotillin蛋白的Flotillin结构域驱动ILV的形成。同时,RAB31招募GTPase激活蛋白TBC1D2B来失活RAB7,从而阻止MVEs与溶酶体融合,并使ILVs作为外泌体分泌。RAB31通过驱动ILVs的形成和抑制MVEs降解双重功能介导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分泌到外泌体中的EGFR通过这种ESCRT非依赖的外泌体形成通路,在肿瘤细胞间传递EGFR靶向耐药性,进而出现耐药。另外,康铁邦教授以骨肉瘤为例介绍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侵袭性恶性骨肿瘤,经常转移到肺,导致预后不良。骨肉瘤肺转移是治疗骨肉瘤的瓶颈。康铁邦教授课题组针对骨肉瘤等肿瘤样品采用非传统的RNA序列分析方法筛选出外显子-内含子融合转录本RAB22A-NeoF1-6。融合蛋白以外泌体的形式,通过Rab22a-NeoF1-SmgGDS-RhoA分子机制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而促进肺转移。特异靶向的穿膜多肽可有效阻断该融合蛋白的功能,为骨肉瘤肺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靶标。

报告会结束后,康铁邦教授详细地解答了参会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此次精彩的报告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对外泌体生物发生、治疗肿瘤耐药和转移的认识和理解,让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