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钻学术 厚积薄发成人才 ——访1994届毕业生陈策实

发布者:孙越作者:发布时间:2021-11-18浏览次数:1564

2021年,第十四届“南开往事·校友寻访”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各队圆满完成相关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校友访谈录。在交流中,同学们从校友的职业经历中受益良多,思考良多。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公众号将选登部分队伍的校友访谈录稿件。校友们在职场中的宝贵经验,可供全校同学借鉴学习。

1

个人简历

姓名:陈策实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届别:1990 级

专业:微生物系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职务】:中科院、云南省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工作内容及主要职责】:

作为中科院、云南省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围绕乳腺癌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对肿瘤遗传、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转录因子、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迁移和癌症转移、信号传导、代谢、免疫、干细胞等方向感兴趣,在分子、细胞、模式动物和人等多个层次进行重要基因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建立这些疾病的动物模型用于肿瘤预防与药物筛选。同时与多家医院展开合作,为预防和治疗人类癌症提供诊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以及治疗靶标。 

【岗位要求】:博士学位;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具有相关科研经历;具有较高英语水平


心无旁骛钻学术 厚积薄发成人才

——访1994届毕业生陈策实


作为大学生,站在步入社会的门槛前,我们多多少少会对未来感到迷茫。而理科生们,尤其是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们,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怀揣着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但对于如何向着这一目标努力,以及如何确定自己未来研究的细分方向,也会充满困惑。我们有幸采访了南开大学1994届校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生物学学科组负责人、中科院云南省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策实老师。与陈老师的深入交流,让我们了解到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并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扎扎实实打基础的重要性,心中少了几分疑虑,多了几分热情。


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陈老师来自湖南农村,1990年坐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他以681分、省内高考六十多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生物系。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湖南省,在离家遥远的大学里,陈老师尝试了多姿多彩的兴趣与活动,同时也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陈老师高考成绩突出,但由于南开大学才子众多,陈老师在班上算不上名列前茅。但是陈老师并没有气馁,而是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也多次拿到三等奖学金。陈老师回忆,班上的同学都十分优秀,有的同学在高中打下的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也强,虽然平时没少参与课外活动,但每每考试也总能拿高分。同学们有着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积极向上的学风使陈老师养成了专注执着的学习习惯。

南开大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方式也让陈老师受益良多。陈老师回忆,他选过音乐欣赏课,老师对《梁祝》精彩的赏析令他印象深刻;他在课余时间参加过架子鼓学生社团,培养了多元的兴趣爱好;他在校运动会上参加过3000米障碍跑与撑杆跳比赛,获得了不错的名次;他还在假期参加了工厂金属加工的实习,体验了社会生产生活……陈老师认为,南开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锻炼与陶冶情操的机会,对学生们未来的长远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迎难而上的深造之路

大学阶段即将结束时,许多同学选择直接参加工作,制药厂等生物相关公司成为了热门选择。读完大学直接就业的路途固然平坦安稳,但陈老师认为自己四年来学习的生物知识还不够深入,不足以支撑职业发展。于是,他决定进一步深造。当时班上的保研名额只能保本校的研究生,希望见识更大的学术殿堂与更多学术大咖的陈老师毅然放弃保研,备考上海中科院的博士考试。备考期间,陈老师生了很久的病,咳嗽了好几个月。但他从未言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地备考,终于以第一名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和药物研究所。从陈老师的言谈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陈老师谦逊与坚毅的品格。安逸平坦的就业机会、备考期间的生病阻挠,都无法阻止陈老师求知若渴的心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老师丰厚的积累与考前的努力使他脱颖而出,实现目标。

陈老师在博士毕业前累计发了五篇论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凭着自己平日积累的学术能力与成果到了南开大学校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病理系董金堂教授的实验室做博士后,后来又在美国Emory大学任博士后、讲师,在美国阿尔巴尼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和癌症研究中心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并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作至今。

谆谆教诲寄学子

陈老师对学术的专注与不懈追求、对待人生谦虚的态度让我们敬佩有加。作为学长与前辈,陈老师也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提出了要求与希望。

首先,陈老师希望我们有上进心。南开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好好奋斗。比如多听学校举办的讲座、进入实验室增加科研经历、积极申请奖学金等,努力提升自己、证明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不要浪费大好年华。

然后,陈老师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作为生科院的学生,我们可能会觉得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的内容抽象而枯燥,但是这些知识对我们以后的研究与职业生涯至关重要。比如陈老师现在研究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就涉及到了糖酵解这样的基础知识。陈老师现在还保留着三十年前在大学上课时用的生化教材,因为里面有非常珍贵的笔记与知识,和现在的研究依然息息相关。我们也应该重视现在学习的知识,因为坚实的基础是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陈老师鼓励我们,人生是一场长跑,起跑时的快慢与比赛最后的输赢没有绝对关系,重要的是持续的努力与发展。即使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若没有持之以恒的动力,也会泯然众人;即使大学期间成绩平平,如果不气馁、坚持奋斗,依然可能做出成就。所以,我们无论目前的水平、能力如何,都需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妄自菲薄。

既勇于尝试,又专注执着;既胸有成竹,又为人谦虚,这就是陈老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科研人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