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通识课《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第四讲——端粒与衰老

发布者:吝春红作者:万金鹏发布时间:2022-03-11浏览次数:350

202239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林教授在八里台校区二主楼B202带来题为《端粒与衰老》课程,这是通识课《生物科学现状与未来》2022年春学期第一次线下线上相结合、八里台津南两校区互动教室同步授课,吸引了我校多个学院的近200名师生参加。主讲人刘林教授199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94-1998年先后曾赴英国剑桥Babraham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康州大学作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系研究员、助理教授,2004年任中山大学特聘教授,2007年至今,任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生物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分裂?人类寿命的极限又是多久?……”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引起每一个人遐想与深思。而本次课程中刘林教授从“端粒介绍以及端粒维持机制”,“端粒缩短引起衰老及相关疾病”,“如何保护端粒延缓衰老”三个方面展开,向同学们揭示端粒与衰老之谜。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起到保护染色体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的重要作用。刘林教授从端粒的合成、端粒的维持机制讲起,利用简短的动画视频,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介绍了端粒酶在这两个生命活动中发挥的重要角色。同时,向大家展示了冷冻电镜下端粒酶的结构,展示科技的发展对生物学科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端粒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以及人类的寿命有着密切联系。端粒酶的缺陷,端粒酶相关基因的突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端粒功能的缺损,而端粒功能障碍会导致染色体不稳定、肿瘤发生、寿命缩短以及早衰综合症等严重后果。“激活端粒酶”、“减少氧化应激”、“自体干细胞移植”三个方法让人类看到了“再现青春”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坚持良好的饮食与作息习惯,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延缓端粒缩短,延年益寿的目标。 

课后,刘林教授与8名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刘林教授延伸课堂内容,与同学们就端粒长度对生物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深入探讨。刘林教授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好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坚定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