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第三讲 ——“维生素的生物合成与智造”

发布者:李至作者: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10月17日,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课程《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开启第讲。本次课程特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大伟研究员,以“维生素的生物合成与智造”为主题为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带来一堂精彩课程。

分享伊始,张大伟系统梳理了维生素的核心应用场景与目标市场,并详解了行业内常见的维生素合成方法,为后续的深度研究铺垫了基础。随后,他将焦点锁定在“明星分子”维生素B12上,从其发现背景、合成研究历程切入,完整还原了这一重要分子从科学探索到合成落地的关键路径。

针对当前维生素B12合成领域面临的“生产成本高、产率低”核心痛点,教授提出了原创性的解决方案——构建“学习-设计-构建-应用(LDBA)”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以“格物致知、造物致知、物致用、物致知”为逻辑主线,将Learn、Design、Build、Apply四大环节深度融合,为攻克技术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针对天然菌种基因编辑困难、代谢瓶颈机制未知、缺乏高效高通量筛选方法三大待解瓶颈教授逐一拆解问题,详细介绍了团队如何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突破菌种改造壁垒、通过代谢途径测试明晰瓶颈机制、借助高通量筛选方法提升研究效率等关键方法,最终推动天然菌种再优化后产量提升并达成产业化应用,让“格物致知”的理论研究切实转化为“建物致用”的实践成果。

整场分享不仅呈现了维生素B12研究的前沿成果,更以LDBA方法为核心,生动诠释了科研工作者“学习新技术、发展新课题、解决新问题”的实践逻辑,为在场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研究范式参考。

互动环节中,研究生们围绕“酶体外合成体系的效率优化”“组学技术在其他维生素合成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积极提问,张大伟研究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逐一细致解答,同时鼓励同学们立足国家健康保障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将“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紧密结合,在生物医药领域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是生命科学学院于2024 年创办开设的课程,面向全校研究生。课程以“三维融通、五育并举”为核心,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实现“古今贯通”“中外融汇”“文理交叉”,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为不同专业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跨学科学习资源。每学期将邀请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涵盖生物、人文、经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以激发学术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