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系列讲座开启第五讲。本次讲座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特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明昭研究员带来“从胸腺到外周:T细胞的训练免疫(从外周免疫耐受的诺贝尔奖谈起)”主题报告,为同学们呈现免疫学前沿的深度解析。

讲座伊始,朱明昭研究员以2025年外周免疫耐受领域诺奖为切入点,梳理了免疫学“自我-非我”识别的核心逻辑,回顾了从病原学说、MHC发现到克隆选择学说的理论演进,为T细胞研究铺就历史底色。
围绕T细胞的“胸腺起点”,他解析了胸腺摘除实验的设计逻辑与科学价值,呈现了雅克·米勒等学者的研究思路,阐释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推动者”与“调控者”双重身份,还对比了调节性T细胞与传统抑制性T细胞的本质差异。

针对T细胞研究的突破历程,朱明昭研究员详解了实验方法的创新与迭代:从早期小鼠胸腺摘除实验的“特异性不足”“独特性待辨”等疑点,到关键分子发现、临床验证及遗传谱系构建,展现了T细胞研究“凤凰涅槃”的科学韧性。
在前沿研究板块,他聚焦“T细胞翻译稳态应答”,剖析其“抗原识别多样性”与“共信号类型多样性”的复杂维度,阐释了T细胞功能命运决定、应答诱导的科学问题,还从表观遗传层面解析了“记忆T细胞再活化”“初始T细胞活化”的应答预备机制,重点讲解了H2AZ调控T细胞活化的分子路径,最终将离散的科学发现与真实的免疫过程相统一,呈现了T细胞发育中记忆信号的整合逻辑。

整场讲座纵贯诺奖成果的历史纵深与T细胞训练免疫的前沿探索,朱明昭研究员的讲解既以科学史为线,将T细胞研究的发展历程精妙串联,为研究生们筑牢科研思维的历史根基;又聚焦T细胞训练免疫的前沿动态与研究焦点,搭建起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学术桥梁。课程兼具科学厚度与创新锐度,既助力同学们在免疫学交叉领域涵养科研素养、开拓创新视野,又为他们输送最前沿的学术养分,助力同学们在免疫学交叉领域开拓创新视野。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是生命科学学院于2024 年创办开设的课程,面向全校研究生。课程以“三维融通、五育并举”为核心,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实现“古今贯通”“中外融汇”“文理交叉”,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为不同专业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跨学科学习资源。每学期将邀请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涵盖生物、人文、经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以激发学术志趣。



